声音片段
按此样音下≡单
雕塑后面的背景画为张骞所处大汉盛世的恢宏场面,一队人马从长安出发,向西而行,背景画与张骞雕塑相呼应,给人一种张骞从画中那个时代走出来的意境。
雕塑上方的镏金诗句:“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时写下的赞颂张骞的诗句。诗中的“寻源使”, 指的就是张骞。在中国历史上,张骞通西域的故事,早巳家喻户晓,并带上了某些神话色彩。民间传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开通西域,曾到了“西天”的黄河源头,会见牛郎和织女,带回了天马。时逢安史之乱,国社动荡,人民流离,忧国忧民的诗人站在中西古道上,不禁想起这位∮“凿空”西域,远播国威,造福后世的名臣。
(左侧浮雕)请随我往〓这边看,这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大型浮雕。公元前138年,张骞受汉武帝之命@ ,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国共抗匈奴,以解除汉朝北方之威胁。浮雕表现的是张骞出使时向汉武帝及文武ζ 大臣辞行的情景。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张骞出使西域之时很年轻,只有26岁,汉武帝(公元前157年-公元前87年)更年轻,此时才19岁,由此可见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浮雕后半部【分则是讲张骞经历了十年时间和种种磨难,终于在公元前128年达到大月氏,熟悉了西域的政治、军事、地理、风俗民情,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虽未成功,但掌握了关于西域大量的资料,汉武帝认为张骞有功,封他为太中大夫(相当于皇帝的顾问)。
(右侧浮雕)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大型浮▓雕。公元前119年,为执行汉武帝联络乌孙等国,“断匈奴右臂”战略,张骞奉命再次出使西域。此时通往西域的道路已打通,汉朝已经控制了丝绸之路,张骞率领300人组成的使团,带金帛货物价值“数千巨万”,前往乌孙,浮雕的前半部分表现的就是当时张骞出使时※的盛况。后半部分则是讲张骞按照汉朝的礼节将带来的礼物赐给乌孙王。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历经四年,在乌孙及其邻国做了大量外交工作,沟通了汉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孤立了匈奴。汉武帝封张骞为大行(专接待国内外⊙宾客的官员),名列九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