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绸之路县城科学发展观专题片配音解说词
这是五千年前祖先的聚居地之一;这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南路的关键;这是霍去病在河西打败匈奴的地方;这是中国板蓝根之乡和中国紫皮大蒜之乡。这是甘肃省**县城,一颗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
高原明珠 生态**
**县城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祁连山北麓,南通青海西宁,北邻张掖辐射内蒙,东由连霍高速连接内地,西经酒泉敦煌直达新疆,被誉为河西走廊南门。县名取人民安居乐业之意。总面积2687平方公里。汉、藏、回等10个民族,总人口24万。国道227线和建设中的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规划中▲的张掖-西宁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张掖机场毗邻县▲生态工业园区,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全县耕地110万亩,草地70万亩,林地100万亩。以产量丰富、品质优良而闻名的主要作物中草药、马铃薯、特色制种等。目前已成为河西走廊重要的中草药生产加工、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种植加工、油菜蔬菜种植基地。历史悠久,孕育了灿烂的文明。目前,全县有11个国家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2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项民俗活动、传统表演艺术和手工艺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自⌒ 然风光独特,由南向北在不到100公里的距离内呈现沙漠戈壁、田园绿洲、森林草原、高山峡谷0公里。有12条大小河流,年径流量达到4.64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4.5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储量6.一万千瓦,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审视发展趋势,积极融入中央和省市发【展大局,科学『规划确定坚持生态引导,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转型跨越为总基调,以‘三大’转型、聚力‘三县’建设,大力推进传统产业向生态循环产业转型建设生态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建设特色农业县,同质化城市向高原生态特色城市转型建设高原生态文明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充满活力和活力的新气象。
生态工业的快速々发展**县域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全县≡始终高举生态工业强县旗帜,坚持把工业经济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财政收入、增强经济实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突出新产业的主导地位,努力打造生态工业园区集聚平台,不断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促进产业循环升级,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率,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生态工业园始建于1994年,前身为**1996年,县六坝高新技术♀开发区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区,2006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工业园区,2007年被县委、县政府更名为**生态工业园区”。2012年被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确定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和甘肃省中小企业创业孵化基地。2012年被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园区坐□中四向,区位环境优越,先发展区距国道212线10公里,兰新铁路10公里,连霍高速20公里,张掖市24公里。**县城20公里,毗邻张掖机场,交通四通八达,快捷方便;园区太阳能、风能等资源丰富,土地均为国有未利用戈壁荒地,环境承载能力强,发展生态工业经济具有独特优势。截至2012年底,园区入驻各类企业42家,员工6900多人,工业增加值已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2家%上述,园区已成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有效平台,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有力引擎。
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县委、县政府顺应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设全市产值1000亿元的高标准生态工业园区的总体思路,按照产值1000亿元、产业循环、项目集聚、设施完善、全省一流的定位要求,对园区进行了科学规划。确定远景建设400平方公里,重点建设煤化工、智能电网、农副产品和现代物流等∩ 四大产业板块;中期建设140平方公里,重点建设生活服务区和设备制造产业园、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中♂草药产业园、化工新材料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现代物流产业园等一区六园。并在140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划定48平方公里作为园区的先行开发区和核心区,规划总投资88亿元,前期(2012-2015年)投资28亿元.重点建设道路142公里,标准化厂房150栋2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10栋10万平方米,污水处理厂2个,供热站2个,供水站2个,供电、通讯、绿化、办公、生活服务设施同步完成。难得的发展机♂遇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江苏尚辉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关注。2012年2月,甘肃首个新能源电动汽车生产项目落户园区。项目规划总投资55亿元,建设期5年。项目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0万辆电动汽车组装、配件生▽产和100辆mw光伏组件、光伏逆变器、光伏电缆、光伏支架※和铝框架的生产规模为50mw光伏发电能力,产值77亿元,利税8.9亿元。
**县域耕地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具有发展现代农业的独特自然条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规模布局扩大基地,以标准化生产打造优秀品牌,以产业化经营提高效率,突出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主要方向,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特色农业转型,加快特色农业县建设。该县多年来一直专注于三农工作,出台了一号文件,制定了配套扶持政策,大力支持设施农业、中草药、土豆、特色种植、养殖社区等。达到一定规模,充分发挥政策的主导作用,激发和调动农民加大投入,发展现代农业,充分释放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2年,全县共种植中草药22.2万亩土豆25.1万亩,15种繁殖.5万亩,新兴特色产业2.2万亩,特色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68%上述,耕地面积大的相对优势正转化为促农增收的绝对优@势。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效益为重∮点,紧紧围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沿国道227线、干山路、南河路、洪平路等县境内主要通道,着力打造四条三农工作示范走廊,培育现代设施农业、规模养殖小区、土地整理与土地流转、四化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种植结构调整等50多个典型工作,示范带动全县实施新建日光温室2126个,新建食用菌大棚960个,全县设施大棚累计达8000多个;新建养殖■小区79个,全县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225个,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设施农业的比重不断增加。坚持以土地整理促进土地流转,以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集中在大农户、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近两年每年整理土地4万亩,促进全县土地流转26.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土地流转后,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被解放从事非农生产,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不断拓宽。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一手抓贫困村扶贫开发,一手抓四化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县2662名干部与55个贫困村、10个四化示范村、4685个贫困户、170个小康示范户、49个城镇特困户结对帮扶,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脱贫致富步☆伐加快,**县城正在与全省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奋勇前进。
县委、县政府紧跟中央、省市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市化全过程,围绕拓展空间、提升品位、完善功能三大发展方向,突出新区开发建设、西区治理、旧城改造三大重点,努力突出高原生态特色,推进同质化城市向高原生态城市转型,加快建设高要生态文◣明县。在县城西区,突出以人为本、生态人※文理念,围绕“一园、一寺、一河”,全力推进以园林景观为重点的滨河景观带和以**以园林扩建为重点的园林建设,昔日的乱石河滩正演变成今天的绿岸长堤,呈现出城市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的独特魅力,新的城市景观区和↓休闲娱乐区正逐步形成。在城北新区,突出生态宜居功能定位,规划建设占地800亩的城市生态园,加大绿化、美化、照明力度,全力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健身为一体的城市景观带,不断完善以主辅为重点的基础路网框架,加快公共建设项目建设,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在老城区,突出商业文化功能定位,稳步推进城卐中村改造,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城市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和供水管网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市容大幅改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县城在加快县城建设的同时,也抓住国家农村危房改造机遇,加快新农村建设和集镇建设。全县高原生态↙县、特色镇、四化新农村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地处甘青交界处,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独特,发展旅游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顺应民心、自然规律和时代要求,紧紧围绕打造县域经济新支柱产业,积极融入省市旅游业发展大局,秉承人文旅游融合促进、融合发展的理念,从高起点编制景区规划,高标准打造精品景区,高品位举办特色节日,全方位宣传推广,高原生态旅游品牌影响力明显增强。按照先有后有序推进的原则,重点建设扁都口生态休闲旅游区和圣天▽寺文化旅游区两个精品旅游景区。在扁都口景区,国际公路旅行营地、接待中心、观景平台、水街、登山步道、滑雪场等项目已建成并投入使用。道路、停车场、旅游标志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景区正逐步成为错季旅游的精品景区。注重城市文化元素与高原生态元素的结合,推进圣天寺景区建设,充分展示景区基本面貌。深入挖掘文化旅游资源,编辑编辑**水陆画,**故事文化旅游系列,设计开发油菜宝宝、水陆画仿制品、一刀五千仿制品等文化旅游产品,组㊣织民间艺人扩大刺绣、木塑画、秸秆画的制作规模,不断扩大和完善旅游内容。通过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比赛**借船出海,广泛宣传,办节造势,编制《走进去》**主题歌曲,精心策划举办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站)?魅力**旅游文化艺术节、党建杯全国摄影大赛、扁都口户外电影嘉年华(露营大会)、扁都口滑雪文化艺术节等文化体育旅游节。**旅『游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2012年接待游客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155%和277%。
亲商、安商、富商**人们始终遵守的宗旨。
让投资者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创业发展顺利,生产生活舒适,付出回报,投资赚钱,体现出来**招商引资理念全新。
法制、诚信、效率、双赢**人与外国投资者合作的基本政策。
**县为投资项目实行一站式审批,提供一站式服务,为投资创造宽松和谐的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是发展环境,处处事关**良好的形象氛围。
今天,高原生态特色鲜明▓,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幸福美好【**敞开心扉,走出甘肃,走向全国。千载机遇,百业宏开,开放发展**期待与您携手拥抱世界,共创美好未来。
欢迎访问更多专题配音文案:http://www.wpei.net/HDraft/List_20_1.Html
热门资讯